曾氏各派系辈序

武城

龙山

濑江

内坑

平和

振裕公

岳池新塘

圭公

金兰

旧公

略公

苏澳

成淡

宁乡

成都

台湾南投

继省堂

龙潭寺

湖广启祖

江口坪

四川中江

三台县

宜宾

永善县

珍和

珊全村







其他

什么是辈序

各派辈序对照表

回到首页


派系辈序

现代的华人,在为子女取名时.经常以为只要在不可改变的姓后面加上一两个字就行了.这其实不然.严格来说,取名时,不但姓氏是固定,不可变的,名的某些字是必须根据”派语”的规定,不能随意乱取.

对姓氏文化,或家谱稍微认识的人,都很清楚什么是”派语”,与”派语”的意义.但现今的人大都对”派语”十分陌生.甚至不知道有派语的存在.

其实,”派语”本身就有着不同的名称.其中常见的有:

派语可算是华人姓氏文化里独有的一种特产.派语它规定了同一家族中,不同辈份者,名字里必须有的字眼.华人的姓名一般有三字.第一字为姓,姓如前所说,是不可以更改的.(当然,现在的人,有些也不认同这道理了).第二或第三字里必须有一字应该填上派语上表明辈分的用字.其他字才是可以随意选择,用来标明个人的部分.不同姓氏派语的运用规定也有不同.有些姓氏对派语的用法,有更苛刻的规定.如韩氏就有,凡逢辈份为单数者,须取单名并以派语的字为偏旁;凡逢字份为双数,则取双名,而其中一字必须用派语上的用字.

由于族人的繁衍,人口的增多.代与代之间的年龄差距开始变得模糊.年龄已经无法衡量人的辈份.有了派语的规定.同一家族的人.由名字上就能分辨出,该人在家族里辈分的高低.当两人在一起时,由名字也能决定对彼此的称呼.这些派语,一定就定了几十字.若每代人相隔20,可想而知,这些派语将引向着几百年人的名字.

派语言的运用其实并不单属于家族姓氏的.许多华人组织,宗教等,都有类似的派语言.以分辨团体内会员们的身份与地位.

派语并不象姓氏那么单纯.在同一家族里,我们常能发现不同的派语.这些不同派语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口的流动而产生的.在古代,当一些迁离故居人,到了他乡.他们往往会为自己后代.订立个别的派语.这些不同的派语的运用,为一姓氏的历史研究起着很大的引向.他不单标明族人的辈分,也为他们祖先的来历设下指标.这也将各姓氏几千年的历史,分段,分章.一般上这便称为派系.比方说,某人的祖先在宋朝迁移到湖北.他们的派语与迁移到福建的宗亲将会不同.虽然各派系用的派语不同,但若详细研究的话,两派语却能最终对上辈分.但是不同的派语,却能把他们由春秋时代祖宗,细分到唐宋期间甚至更远的迁移.

派语是什么时候开始被运用的?这问题已经无法考究了(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不过远在先秦时代,就有同辈之间,名里有同字或同边字的范例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不同于派语那样,有规范的将各辈份的用字,事先刻意定下.但这可能就是派语的前身.暗示着同辈用同字的规律.

派语一般上一组用许单字连接而成的字句.每个单字顺序标明了各个世系次第应用的字.在编写派语时,一般上用词用字都十分讲究.毕竟派语是要代代相传的.除了音韵工整外,用字还要吉利(不用死,,...等字),不能重复.同时字句意义也要表现出家族历史的辉煌或对后代的鼓励与期望并设准则.由于这些词句的工整如诗词,许多外国人称之为”家诗”(FAMILY POEM).

派语的设定还有一样非常重要的是就是避緯.也就是说,不能与先人,圣人,或皇帝的名字同字.以免造成混淆.同时也为之不敬.想想,华人世界里,几曾有儿子与父亲同名的?由于历史上,出现了多少王朝,多少皇帝,多少字要避.的许多姓氏的派语就因此,一改再改.最终派语的原意,单看字面已是无法理解了.

在古代同族的人大多群居在一起.派语一般是由族里的元老们或共同商讨或请文人遍出来.再告昭族人.虽然,也有人认为,是派系的开山祖立的,但我觉得这可能性不大.派语除了族人自己定外,在历史上,皇帝为了表扬某家族的贡献,也常赐派语给某些姓氏.当这些派语快用完时.族人也通常会再向朝廷求赐新字.

由于许多派语是在许多年前设定的.许多人经常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派语”用完了怎么办?”.

有人会说,”用完了,从头来过.”.

其实,着看法是与于理不合的.想想,派语为的就是分辨族人的辈份.若后人用回先人的名字,他不但混淆了族人辈份的前后,更可能犯了避緯的禁忌.其实,当派语言用完后,后人应该在派语言后面再加新字.在我们曾氏武城派语就因此多次加字.不过,在历史上也有跟以上所说的原则反道而驰的例子.据说,宋太祖赵匡胤就规定了后代,只能反复使用他为赵姓三个派系制下的28字派言.并规定后代不得再拟辈序.按说,他的原意是希望赵氏从此得以子孙世代绵衍,循环往复,永无休止。但这也就造成许多人和先人名字重复的怪现象。

随着社会的变迁.族人开始流动到各地.各族元老的身份与地位逐渐减弱.目前谁能为派语加字和设定就没人能说定了.各地的族人可能自己另设派语.有些甚至干脆放弃派语的运用.只在为同辈立名时任意以相同的字代替派语.这种情况给派语的原来功用造成一定的混乱.

同样的,在现代社会里,已经没有皇帝和朝廷.族人想给派语加字只得另找其他方法.有些姓氏族里德高望重的前辈的名义另加新字.但这样的加法是否能的到大家的认同是一个疑问.

目前有不少人已经没按辈分取名.主要的原因有:

1
他们已经不知道有辈序这种东西的存在.
2
知道辈序的存在,但自家的辈序已经失传了.
3
自家辈序仍在,但自己的辈分已经无法接上.
4
辈序上的用字,因谐音与其他不吉利的字眼字相似,或取名不易.因而被弃而不用.
5
自认新潮,一切不信这一套.以为一切都是封建.

这是否是正确的选择,就只有让历史去批判了.